過去幾年中全民健身日益升溫,但與市民健身熱情持續高漲不相匹配的是,錫城運動市場卻遭遇了小寒冬,不僅多家運動品牌業績下滑嚴重,健身房的生意也不好做。不過,進入2015年以來,這一困境逐漸被打破,錫城各類健身活動如火如荼,運動消費市場也持續回暖。
全民跑步帶火跑鞋銷售
昨天下午,在太湖廣場的迪卡儂跑步區,四五位顧客正在挑選跑步運動相關的商品。小到7歲上下的男孩,大到50歲左右的老伯都在試鞋子。貨架上和跑步相關的用品琳瑯滿目,除了鞋子外,還有跑步服、跑步襪、護踝、護膝、壓力褲、跑步內褲、腰包、聽音樂的背包……
營業員介紹,以女士跑鞋為例,目前賣得最好的是349元、有氣墊的一款“大眾鞋”,平時跑步就夠用了。如果跑步量大,則會推薦1190元的避震型跑鞋。除了鞋子,一般跑步還會配備跑步服、跑步襪。如果運動量大,則要增加防止肌肉酸痛,有支撐作用的壓力褲以及防止靜脈曲張的壓力襪,還有保護關節的護膝等用品。
跑步風到底有多熱?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是各種刷屏的人,曬流汗的,曬軌跡的,曬記錄的,當然還有曬裝備的。“身邊朋友每天曬公里數,看得心癢癢索性給兒子買了跑步鞋帶他一起跑。”正在給小孩挑選跑步鞋的王女士笑著說,準備以后每天晚飯后帶著兒子開車到家旁邊的九里河濕地公園跑一圈,空氣又好又不必擔心公路上不安全。
目前很多商家在組織戶外活動時,首先想到的也是夜跑、熒光跑、半程馬拉松等健身形式。“這兩年各個運動品牌都在大推跑鞋。”大東方百貨運動潮流樓層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想到環蠡湖一帶組織個慢跑之類活動,組織500人徒步運動,排了好久的隊才輪到。更讓人意外的是,一向以籃球運動裝備為主的耐克現在跑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籃球鞋,“可能是跑步運動比籃球運動受眾更廣的原因。”
多家運動品牌業績復蘇
2008年以后運動品牌的日子并不如意,李寧頻繁傳出虧損關店等消息,曾經輝煌一時的寶瑪仕運動品牌如今已難覓蹤影,安踏、361°、特步、匹克、鴻星爾克等品牌現在也很難在商場或者城市中心發現身影。業內人士分析,可能因為奧運會以后一時沒有全民關注的賽事進行贊助營銷;那時運動產品的主力還集中在老人和小孩,消費力不強;運動品牌還集中在功能性上,對外觀沒有給予太大關注,抓不住潮人的心。到了日前,李寧、安踏等多家國內運動品牌公布上半年財報,幾個品牌都業績喜人,儼然走出了前兩年的寒冬。據數據顯示,李寧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16.1%,虧損減少94.98%;安踏同比增長達到20.2%,實現盈利9.65億元;特步國際上半年純利3.435億元,同比升20.86%; 匹克凈利同比增長45.39%?;嘏牟粌H僅是本土品牌,還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
全民健身的潮流使得運動人群不再僅是老人和小孩,上班族越來越重視運動,他們對運動品類要求功能性好,外觀時尚,又有不錯的消費能力。他們對于運動裝備的需求就像是每天的第二裝束,屬于在日常上班服飾之外的新增需求。耐克、阿迪紛紛推出潮牌,就是關注到了這一變化。
就像皮鞋、運動鞋、拖鞋一樣,上班穿普通服裝,運動時換上運動裝,回家換家居服。“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運動商品終于止住了跌勢。”大東方人士介紹,今年1-8月,大東方運動潮流商品的銷售平均每月上漲15%。其中,錫城愛運動的男性還是比女性更多,男女運動用品的銷售比例大約為7:3。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大部分消費者還對運動商品并不太過要求功能:買一雙運動鞋,跑步、打球、快走、爬山等各類運動都穿?,F在大家的要求則越來越細致,跑步有跑步鞋、徒步有徒步鞋、板鞋,還有籃球鞋、登山鞋等。運動服也不例外,此前只要求透氣等基本功能,現在則要求對肌肉有支撐功能,對關節有保護功能。

健身房行業日漸回暖
本報曾于2月11日 A06版《健身房遭遇“寒冬”》報道了錫城健身房行業此前遭遇的困境:由于管理不善,以及價格戰等原因,多家健身場所關門或者轉讓,甚至有經營者出現跑路的現象,讓健身行業尋找出路迫在眉睫。但截至目前,今年整個形勢發生了逆轉。記者從無錫市健身健美(操)協會了解到,上半年錫城已新開設了近10家健身房,據協會預估,2015年全年錫城將新增健身房至少數十家。
王新連是錫城最早一批投身健身房的從業者之一,1990年,他開設了第一家健身房,到目前為止,他的健身房已經有6家分店,雖然規模不大,但堅持做精的他,營業狀況非常不錯。“現在健身房越來越多,我的規模比不過其他人,我就在服務上去追趕,除了開發精品課程,做到人有我精,人無我有外,還得注重提高軟服務,為客戶提供便利。”王新連說,“我現在老會員的續會率能達到80%以上,而且每年都會增加一批新會員,而且從總體上看,今年狀況要好于去年。”
中高端路線的健身房,位于陽光城市廣場的某健身房是去年12月份才正式運營,該健身房堅持中高端路線,年費在3000元以上,雖然費用遠超其他健身品牌,但運營狀況非常不錯,該品牌的第二家分店也將于近期開業。談起秘訣,負責人姚先生表示,對于健身行業服務質量是根本,拋卻價格戰,只有提升服務質量,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健身培訓市場逐漸升溫
隨著錫城健身行業對健身人才的需求,也催生出了紅火的健身培訓市場。
健身培訓包括健身教練培訓、營銷團隊培訓、管理團隊培訓等等,是健身房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健身培訓起源于國外,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落地生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無錫開始出現健身培訓,并在今年上半年持續升溫。
無錫市健身健美(操)協會的吳志遠在今年上半年發起了3次健身培訓,據其介紹,每次都是滿員,不僅有健身新人,很多資深的健身教練也加入到培訓中,進一步去提升個人專業技能。“我們計劃今年做5次培訓,外加一次訓練營。”吳志遠說,“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多的專業教練,更專業的管理方式等,讓健身行業更專業。”
此外,健身房的經營者也逐漸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上半年,由經營者自主發起的內部培訓逐漸增多,這也讓不少健身房從管理方式,到營銷、服務,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流程在國外流行了很多年,對于健身行業非常有作用,也是提升健身行業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吳志遠如是說。
政策利好推動運動消費
運動消費市場的紅火離不開政策的扶持。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意見》首次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該《意見》的出臺極大地刺激與鼓舞了運動消費行業。
吳志遠就分析表示,健身行業一直被視為朝陽產業,不少經營者都有意進行投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進一步提高了投資者的信心,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升溫。“首先是政策的扶持,其次是政策也帶來了更多的消費者,對于運動消費市場來說,這是兩支較強的動力。”
此外,深受全民健身戰略的影響,在無錫舉辦的全民健身活動,以及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大型體育賽事包括無錫國際馬拉松、世界斯諾克世界杯、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全民健身活動包括網民公益體育大會、周末健身嘉年華、歡樂跑等,這也帶動一批市民加入到健身隊伍中。市民的健身意識逐漸提高,直接帶熱了運動消費市場。
來源 江南晚報